本期聚焦
信息安全:智能網聯汽車的“信任基石
智能網聯汽車作為現代交通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安全性和穩定性至關重要,汽車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也隨著智能網聯汽車的快速發展日益凸顯,專欄本期邀請到中汽研科技智能網聯汽車研究部網聯通信測試平臺技術總監李奇,圍繞技術、管理和法規層面展開深度對話,為建立用戶對汽車信息安全和數據安全的信任提供思路。
專家簡介:
李奇,中汽研科技智能網聯汽車研究部網聯通信測試平臺技術總監,主要負責汽車信息安全、軟件升級、數據安全業務及相關標準制修訂工作;參與國家及省部級科研項目10項,主持/參與中心/院所級科研項目15項,授權發明專利4項。從事智能網聯汽車檢測研究工作10余年,參與80+款整車滲透測試、國標符合性測試以及出口車型R155認證測試等,以豐富的經驗護衛汽車信息安全。
問:
汽車信息安全的最終目標是什么?如何實現?
李奇:
汽車信息安全的最終目標是讓用戶、服務提供商等各方對汽車系統和數據的安全性有足夠的信任,從而放心地使用和依賴智能網聯汽車。為此我們做出如下努力:
技術層面:綜合運用防火墻、安全芯片、密碼技術等防護手段保護車輛系統、數據和通信不受惡意攻擊和威脅。這包括防止遠程攻擊、物理攻擊、惡意軟件入侵等,確保車輛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管理層面:需要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體系,包括風險評估、漏洞管理、應急響應等,以應對不斷變化的安全威脅。
法規層面:隨著汽車智能化和網聯化的發展,相關的法律法規和標準也在不斷完善,如聯合國的R155/R156法規、我國的GB44495《汽車整車信息安全技術要求》等,對汽車信息安全提出了明確要求。
問:
作為企業,肯定最關注研發成本,尤其在面對卷價格的大環境,那么該如何平衡成本和信息安全研發投入呢?
李奇:
信息安全領域確實存在復雜多變的威脅和不斷出現的新挑戰,但信息安全投入并不是無止境的。通過合理的規劃和管理,可以在有限的預算內實現有效的風險控制和安全保障。
首先,合規性投入是必要的,信息安全投入需要滿足法律法規和行業標準的要求,但這些要求是明確且有限的。例如:國際法規:如聯合國R155法規、ISO/SAE 21434標準等,為汽車信息安全設定了明確的基線。國內法規:如GB 44495-2024等,規定了企業必須達到的最低安全要求。
超出合規要求的投入需要根據企業自身情況進行權衡,信息安全的核心目標是保護資產的安全性,同時確保投入的成本與收益相匹配。通過成本效益分析,可以明確哪些安全措施是必要的。比如通過資產等級劃分、威脅分析、風險評估等手段得出信息安全實施程度,對于涉及用戶隱私、車輛控制等關鍵的高風險的資產,投入必要的安全措施是合理的。企業或組織也可以根據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選擇接受某些低風險威脅,或者通過保險等方式將風險轉移。對于某些低概率、低影響的風險,企業可以選擇不投入過多資源進行防護。也可通過購買信息安全保險,將部分風險損失轉移給保險公司,從而降低自身的安全投入。
總之,信息安全投入需要在保障安全的同時,注重資源的合理利用,實現安全與成本的平衡。
問:
如何通過產學研結合培養智能網聯汽車信息安全人才?
李奇:
智能網聯汽車信息安全人才短缺是當前行業面臨的重大挑戰,產學研結合可以通過以下方式解決:
1.學科建設與課程開發:高校結合企業需求,開發智能網聯汽車信息安全相關專業和課程,培養既懂汽車技術又懂信息安全的復合型人才。例如,設立汽車網絡安全、數據保護、密碼學等課程,為學生提供系統的理論知識。
2.實訓基地與實踐教學:建立產學研合作的實訓基地,讓學生和研究人員參與實際項目開發和測試。例如,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中汽中心)的暑期實訓項目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實踐機會,涵蓋智能網聯汽車、汽車芯片、信息安全等多個前沿領域。申請者需滿足相關條件并按照流程進行申請。實訓期間,學生不僅能獲得豐厚的補貼和良好的工作環境,還能接觸到行業前沿技術,積累實踐經驗,為未來的職業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3.人才培訓與認證:通過產學研合作開發培訓課程,針對在職人員進行信息安全技能提升培訓。
智能網聯汽車信息安全需要產學研各方的深度合作,通過聯合攻關、人才培養,可以有效解決當前面臨的技術難題、人才短缺等問題,推動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問:
華南區低空經濟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但同時也面臨著技術、政策、基礎設施等多方面的挑戰。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經驗可以為低空經濟提供了哪些寶貴的借鑒?
李奇:
1.技術創新與融合: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依賴于多領域的技術創新,如自動駕駛技術、車聯網通信、電池技術、人工智能等。這些技術不僅推動了汽車產業的升級,還形成了強大的產業鏈協同效應。低空經濟應加強與智能網聯汽車的技術融合,特別是在飛控系統、電池技術、通信技術等方面。例如,飛行汽車可以復用智能網聯汽車的自動駕駛技術和電池管理系統。
2.基礎設施建設: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離不開基礎設施的支持,如5G網絡、智能交通系統、充電樁等。這些基礎設施不僅提升了用戶體驗,還為自動駕駛和車聯網應用提供了保障。可通過加快低空智能融合基礎設施的建設,如ADS-B系統、空聯網等,解決低空飛行的空域管理和飛行安全瓶頸。
3.政策與標準支持: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離不開政策支持和標準規范,如自動駕駛法規、網絡安全標準、測試與認證體系等。這些政策和標準為產業發展提供了明確的方向和保障。可通過加快低空飛行器適航標準和運營標準的制定,特別是針對eVTOL等新型飛行器的差異化適航標準。同時,推動低空經濟與智能網聯汽車標準的銜接,探索“車規級復用”方案。借鑒智能網聯汽車的立法經驗,加快低空經濟相關法律法規的制定,明確低空飛行器的運營規則和安全責任。
低空經濟與智能網聯汽車在技術、產業鏈、基礎設施和政策等方面存在顯著的協同效應。低空經濟可以借鑒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經驗,通過技術創新與融合、基礎設施建設、政策與標準支持等措施,加速低空經濟的產業化和商業化進程。同時,低空經濟的發展也將反哺智能網聯汽車,推動兩大產業的深度融合與共同發展。
結語
智能網聯汽車信息安全作為汽車產業數字化轉型的關鍵環節,不僅是對技術與管理的挑戰,更是產業可持續發展的核心保障。中汽研科技憑借其在行業內的深厚積累和前沿技術探索,為汽車信息安全的標準化、規范化和產業化發展提供了堅實支撐。通過產學研的深度結合與跨領域協同創新,中汽研科技正引領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邁向更加安全、高效和可持續的未來,也j將為相關新興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寶貴的借鑒經驗。